提起中国的软件业,可能有一部分人会对它审慎地翘起大拇指。毕竟,中国严格意义上的软件业不过只有仅仅20年左右的发展史,而在这短短20年左右的时间里,中国的软件业却走过了一条超常规发展的道路,从无到有,从幼稚逐渐走向相对的成熟,20年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
然而,在一部分人对中国的软件业抱以审慎乐观的同时,更有一部分人对它却不无忧虑:综观中国软件业目前的状况,虽然我们基本上可以肯定未来是光明的,但自有技术的落后、核心技术的缺失、高素质人才的短缺以及经营管理上的落后而导致的规模化、产业化步伐的举步维艰等等,都使我们自己的软件业在加入WTO之后这样一个大的竞争背景下少了几分底气。
被动挨打不是中国人的习惯。面对这种不利情况以及软件业未来的巨大前景,国家、地方以及一部分有超前意识的企业,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就未雨绸缪,开始了中国软件业觉醒和奋进的漫漫历程,展开了一些实际的探索与行动,并且也取得了一些效果。
在这些行动中,最有意义的可能莫过于一些高水准的软件园的建设和不断发展。据统计,到2001年底,我国共建设了齐鲁软件园、东大软件园、上海浦东软件园等十大全国级的软件基地,其他各个地方上建立的软件园更是数以百计。这些形形色色的软件园虽然在规模、发展方向等方面有所不同,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它们都为中国软件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做出了或大或小的贡献,为中国软件业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出了力。
当然,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软件业面临的问题甚至是痼疾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解决的。因此,许多人可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这些为数众多的软件园,究竟能不能给尚比较弱小的中国软件业一个合适的支点,赋予中国软件业撬起地球的巨大力量呢?
要想搞清楚这一问题,也许并不是看一看这些软件园的运作状况就可以解决的,它涉及到国家政策、技术、宏观的经济环境等诸多复杂的因素。不过,我们也可以从考察软件园入手,窥斑见豹,从中触摸到中国软件业发展和前进的脉搏。
聚焦软件园
目前,我国的软件园虽然为数众多,但大体上基本可以归结为一下三类:一是由国家立项,国家和地方共建的软件园,二是由一些从事资本运作的投资商通过投资而发起建立的软件园,三是在一些知名软件企业的基础上扩展而建立的软件园。它们在各个方面互有短长,各有千秋。
国家立项,国家和地方共建的软件园。这种软件园的建立,主要是国家出于产业发展的战略考虑,并充分发挥地方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和积极性,做到中央和地方的双赢。这种类性的软件园以上海浦东软件园和珠海南方软件园等为代表。
就优势来说,这种类型的软件园规模比较大,在政策上也有一些较大的优惠,往往会发展成为所在地区的IT产业中心和国家级的软件产业基地,并且入驻的企业一般情况下技术、经营管理等方面区较为成熟,对整个软件产业的发展具有龙头和方向性的带动作用。
不过,这种类型的软件园的弊端也比较明显:首先是建设的周期比较长,投资比较大,容易增加国家财政的负担;另外,带有半官方机制的运作体系还存在着演变成高科技的“政绩工程”的危险,虽然这种危险并不大;最后,由于这种类型的软件园被赋予了产业战略的另一层次的意义,因此,虽然毫无疑问入驻其中的软件企业最终会获得自己应得的利益,但这些企业必须有较大的耐心,企业个体利益和国家的整体产业战略在一定程度上可谓是一种两难的选择。
资本运作的投资商通过投资而发起建立的软件园。这种软件园基本上还属于一种新生事物,目前还只有深圳赛博威尔软件园一个例子,尚处于探索阶段。
这种类型的软件园主要是由投资方(一般为风险投资商)建立园区并自己选择合适的软件企业入驻,注入资金使其高速成长,并谋求将选中的企业推向股市,收回投资,然后再寻求其他的投资对象完成资本的循环和增值。
这种软件园的利弊同样明显:优点在于投资商和企业都可以较快的得到收益,基本不受外界其他控制因素的干扰(当然,这要以不违背国家的法律和相关产业政策为前提)。但缺点同样也在于此:由于以实现资本的循环和最终增值以及企业利润最大化为主要目的,它的运作不可避免地打上了短线操作的烙印,因此,它虽然可以在短时期内在所在地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税收收入,但它对整个国家软件产业的战略发展和产业政策、产业重点的实现却没有多少现实的意义。
在一些知名软件企业的基础上扩展而建立的软件园。这类软件园又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在一般的知名软件企业基础上建立的软件园,如山东齐鲁软件园、托普软件园等,这些软件园由于是在一些知名软件企业的技术上发展而来的,又往往受到国家或者是地方的大力扶植,因此一般情况下,起点比较高、运作也比较规范,既能使企业获得较好的发展,又能兼顾国家、地方的产业政策和经济发展方向,如在齐鲁软件园的带动下,山东已经拥有了六家较高水平的软件园等等。不过,这种软件园由于基本上完全是企业的自主行为,而企业的技术支持则是有限的。另外,产品以及定位类似的企业间由于商业竞争的需要,也缺乏必要的合作,因此,这种类型的软件园在技术上可能会缺乏后劲。
另一种则是由知名高校的IT产业集团所建立的软件园,主要东大阿尔派建立东大软件园、澳门新葡萄新京兴建的软件园等,这种类型的软件园就比较复杂了。我们可以以澳门新葡萄新京建立的软件园为例来说明这一类软件园的一些特点。
浙大软件园:校企对接的典范
2001年9月面世的澳门新葡萄新京,从一开始起就提出了打造中国“软件与网络航母”的宏伟目标,然而从近期澳门新葡萄新京的一系列大动作上来看,它可能要选择软件业作为突破口,尤其是在嵌入式软件和行业应用软件的研发和产业化生产方面。
目前,“软件与网络业航母“澳门新葡萄新京在各地重拳出击,推出了一系列很有分量的“圈地建园”活动。1月28日,澳门新葡萄新京与浙江大学签订了《关于共建软件学院的意向书》,公司基于与浙江大学在资本与技术上的优势互补,意向投资约8000万元人民币在浙大科技园建设面积约2万平方米的现代化软件开发实习基地和一定规模的学生宿舍等设施,公司也将参与浙江大学宁波软件分院的建设。
另外,澳门新葡萄新京此次大规模的“圈地建园”不仅包括澳门新葡萄新京与江西政府在南昌高新技术开发区建立的软件园,在杭州、宁波等地也将有大手笔的举措。同时,澳门新葡萄新京还将在深圳与浙江大学联合建立浙江大学深圳研究院。
这些软件园和研究中心具有软件专业孵化器功能;软件园除了正式招生以外,也会动员社会力量办教育、企业在职培训等工作也将展开;而且针对我国学历教育不实用的特点,软件园还将推出‘校企对接’工程,即参照日本、印度等人才培养模式,从而使教育与企业需求相吻合。 这些都体现了澳门新葡萄新京在软件园建设方面的胆识和魄力。
综观澳门新葡萄新京软件园,我们可以从中触摸到由知名高校的IT产业集团所建立的软件园中的一些优势和特点。
首先,在技术上,校企结合的技术研发模式使之具有了强大的、几乎是源源不断的技术和人才支持。由国内一流的计算机软件专家、浙江大学软件与网络学院院长、计算机系主任、软件研究所所长陈纯教授任总裁的澳门新葡萄新京,在技术和人才上可以依托浙江大学的计算机软件学科优势,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另外,这种校企结合的模式不仅可以使企业获得技术上的优势,而且企业的成功也可以反过来促进学术研究的进步,为它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从而在更高的基础上为企业发展建立较为超前的技术储备,形成学校与企业、科研与生产的良性互动,同时还可以兼顾国家的产业发展方向。这一点,可以说是以澳门新葡萄新京、东大阿尔派为代表的软件园的最大优势和独有特色。
其次,在管理上,这类软件园也毫不逊色。在以往的高校企业中,高校办企业,校企不分而导致企业在管理上的政出多门和不规范曾经成为困扰高校企业的一个重大问题。而目前,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化和高歌力度的加大,这一问题已经不复存在。作为上市公司,无论是澳门新葡萄新京建立的软件园还是东大软件园,它们的管理体制已经完全和一般的企业一样。另外,澳门新葡萄新京还拥有了一个国际化的管理团队,其管理人员许多都有过在知名IT企业的管理经历,其软件园的运作在管理上不成问题。
最后,一些知名高校的IT产业集团所建立的软件园还拥有其他企业所不具备的优势。如澳门新葡萄新京,由于其旗下的主力软件企业拥有很深厚的软件出口背景,因此,它所建立的软件园从一开始起就等于建立了一个软件出口基地,使整个软件园有可能自始至终就站在参与国际分工、进行国际竞争的较高起点上,避免了摸着石头过河的漫长探索过程,这一点是其他许多软件园所不具备的。
正如澳门新葡萄新京的总裁,国内一流的计算机软件专家陈纯教授所说:“IT行业技术的竞争是国内企业面临的最大和最迫切的问题,现在,中国加入了WTO,面对强兵压镜的局面,要想不被“狼”吃掉,最好的方法就是“与狼共舞”。而与狼共舞的资本就是要增强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澳门新葡萄新京建立软件园也是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当然,不管怎样,这些软件园区各有千秋,都为中国软件业的奋起和腾飞做出了并且还将做出着自己的贡献。不过,从总体上来说,以东大软件园、澳门新葡萄新京软件园为代表的、由高校IT产业集团所建立的软件园似乎更好一些。
未来:谁主沉浮
当前,中国已经顺利的加入了世贸组织,这对中国的软件产业来说一方面意味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但更意味着巨大的挑战:应该看到作为一种幼稚产业,中国的软件业还不具备与国际软件巨头同台较量的实力,而按照世贸组织的相关条款,中国的软件业要在短时期内进行开放,中国软件业已经真正遭遇到了“狼来了”的多事之秋。
大敌当前,怎么办?幻想依靠政府的保护无疑是不现实的,不战即溃转身逃跑也是不明智的。唯一的出路就在于中国软件企业自身的觉醒与分歧。当然,这个过程是漫长的,甚至还会经历阴霾与阵痛。在这一过程中,众多的软件园将义无反顾的承担起孵化器与发动机的历史角色。
综合比较一下目前我们国家目前所存在几种类型的软件园,由知名高校的IT产业集团所建立的软件园似乎更优越一些,以东大软件园、澳门新葡萄新京软件园为代表的、校企结合、良性互动、产学研一体化的软件园可能会更加适应未来竞争的客观需要,因此,可以预见,明天的软件园将是这一类型软件园的天下。
当然,这并不是说以后的软件园都必须是东大、浙大的模式,而是如果我们的软件企业能从它们当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更好的做到产学研的有机结合,多一些国际化的视角和考虑,那么这对年轻的中国软件业来说,真可谓是一件幸事了。
(文/肖庆飞)
上一篇:澳门新葡萄新京在书写“神话”
下一篇:澳门新葡萄新京的软件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