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新葡萄新京(中国)官方网站-BinG百科NO.1

新闻中心
NEWS
2002年中国软件业变化与革命
日期:2002年12月18日

◆ 事件:中国软件的三大举措

    新年伊始,中国软件界的第一件大事是在北京市政府正版软件采购中,众多国产软件一举中标,它为中国软件产业吹来了一阵春风。这阵政府采购的春风吹开了Linux、国产Office和其他国产软件。紧接着,我国《政府采购法》出台,采购法中明确规定,除一些特殊情况外,政府采购应当采购本国货物、工程和服务(包括本国软件和服务)。这个规定从法律上保证了政府采购对于中国产业(包括软件产业在内)的支持从而为中国软件产业的发慌开创是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 年中,微软公司表示要在中国投入62亿元,并高价聘请麦肯锡写了《中国软件产业发慌战略研究报告》,大有将中国软件产业纳入Windows下游产业之势。紧接着。微软利用这次活动强大的新闻效应,在全国各海市异型地毯式政府公关,采取类似策略以务虚的承诺为武器,签署一系列大单,名利双收,大获全胜。置疑着微软的这一重大行动,人们开始讨论中国的软件业到底应该如何发展? 年末,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领》(即47号文件),这是继国发[2000]18号文件之后,推动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又一个纲领性文件,对促进我国软件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有重要指导意义。47号文件提出了在2005年要实现的宏伟目标:软件市场销售额达到2500亿元,国产软件和服务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60%,软件出口额达到50亿美元,形成若干销售规模过50亿元的骨干企业,软件人才达到80万人。与2002年的实际水平相比,这将是一个很大的飞跃。因此,47号文件成为我国有史以来对软件产业支持图谋最大的一项举措。但是,政府意志与市场实际、政策制定者与企业实践者之间的巨大落差也激起了业界强烈反响。


◆ 泡沫:在政策中沉默与爆发

    毫无疑问,在互联网退潮,硬件业低糜的时刻,软件业的执法是2002年中国IT业的热点之一。当然,我们必须清醒的是,这一热点与其说是市场需求失去或者说是资本市场失去的,不如说是国家政策直接促成的。 政策开始让我们考虑一个软件企业的产值。一个做软件的企业计算软件收入的公式是:(软件产品+软件服务+自给软件+硬件收入+房地产收入等其他收入)×(兑水系数)。有着如此众多的变量,形成了软件的“测不准”定律。知道了这个公式,你就明白47号文件中庞大数据的依据。为什么一些系统集成公司都号称10多亿的软件产值(其实大部分是系统硬件收入)?更明白了,要实现软件业产值神奇般增长,其实难度不大。否则何以支撑起如此多的软件公司?何以支撑起全国上下如此众多的软件园?何以支撑起诸多打着软件旗号的上市公司? 泡沫不仅仅来自政府部门和企业。甚至还来自国外著名的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在其最新研究报告中断言:中国软件出口仅落后印度4年时间,中国的软件出口将从2001年的8.6亿美元上升到2006年的27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高达620%,同期印度仅仅从62亿美元增加到275亿美元。在这样趋于成熟的软件产业中,居然能够出现年均620%的增长率,而且数据又居然出自一个以严谨理性著称的研究公司,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


◆ 定位:中国软件业初级阶段论

    现在,我们必须了解中国软件业的客观事实,正视自己的现实。为了更好分析,我们将整个软件按照软件产品特性划分如下图(不包括软件服务)。 在这张软件产业的地图上,我们可以将中国各大软件公司各就其位。我们不难发现,中国软件业的确四处开花,在操作系统、基础件、业务基础件、嵌入式应用软件、通用型应用软件、通用型行业应用软件、复杂型行业应用软件等7大类别软件领域中都有公司在耕耘,但是在任何一个领域又都没有占据真正的主导,甚至大都处于市场的边缘状态,没有往往主流。像用友、金蝶这样在通用型行业应用软件领域站稳脚跟的公司属于偶然现象,实在是凤毛麟角。 而更严峻的现实是,大部分国内软件企业不但规模很小,而且缺乏自己主打领域,将十分有限的资源漫无目的地四处探寻。也就是说,客观的现实是,中国整个软件业都还在摸索道路、寻找战略中心的初级阶段!中国大部分软件企业也都处于摸索主营方向、积累自己核心竞争力的初级阶段!!这样的阶段是产业和企业的必经阶段,需要长时间才能完成这场痛若的蜕变。 以后,发展软件业必须基于市场需求、必须基于产业和企业的内在发展规律,不能激进。印度软件业也是在20多年的努力下成就了今天,我们可以缩短追赶的时间,但是不能简单地大跃进。分析整个软件业发展历史,放眼全球软件市场的真实格局,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未来3-5年将依旧是中国软件业明确定位、配置资源、逐步积累的初级阶段。只要战略得当,3-5年以后,中国软件业开始实现突破性进展,是有可能的。否则,我们留给后人的很可能只是一个笑柄。